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
宁波研究生学术节(以下简称学术节)在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共同指导下,由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共11家单位联合举办。
今年将举办第十四届学术节,主题是:“甬闯百年,智学为先”。建党百年,青年敢为先。进入新世纪,国家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学术节组委会倡导各培养单位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和科研生态,激发研究生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引领广大研究生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勇担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组委会倡导各培养单位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和科研生态。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共享,倡导全市万名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结合区域创新发展需要,潜心向学,以新思想、新方法创造新动力,以奋斗者的姿态乘势而上,服务甬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本年度学术节分会场创新承办模式,根据国家、省市对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培养类别、学科门类原则设置十个主题分会场。采取征稿的方式,通过专家盲审、公开答辩、评奖评优、学术研讨、专家讲座、院士报告、成果展示等形式,将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进行充分展示,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研究生的优质发展。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
宁波及长三角区域高校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含2021年拟录取的研究生新生。
二、论文提交要求
1.此次征稿分为论文类和创新项目类,均要求具有一定创新性,资料要翔实。
2.每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作品只能投稿1篇,即论文类和创新项目类只能选择其一提交1篇。
3.提交的论文必须是在读/在站期间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必须为参赛研究生、博士后。
4.往届学术节获奖的论文、2021年6月9日之前发表的论文不得提交论文类。曾获校级(不含校级)以上奖项的项目不得作为创新项目类作品提交。
5.各分会场征稿面向全体研究生,研究生可根据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择1个分会场投稿。为便于分会场组织及相关学科间交流,设置参考学科,各分会场投稿要求见《2021年宁波研究生学术节各分会场投稿要求》(附件1)。
6.所提交论文学科区分为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人文社科学术论文(含调查报告)两类;论文语言不限,鼓励英文论文的提交;论文全文(A4,需中英文摘要)4000—10000字,并需遵循英语和汉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全文格式要求见《论文全文模板》(附件2),所提交创新项目申报书格式规范参见《创新项目申报表模板》(附件3),同时附详细项目计划书一份。
7.稿件通过盲审后均需进行公开答辩,现场演示,答辩成绩计入总成绩。
8.为便于论文盲审、分会场布置及后期联系,投稿分作品全文、《论文中文简介》(附件4)及投稿人基本信息三部分,请投稿人务必按要求填写《投稿人基本信息(论文类、创新项目类)》(附件5)。
9.本届学术节仍设立英文分会场,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形式,要求投稿人以全英文进行论文撰写及现场报告答辩。
10.投稿论文将进行保密处理,不影响论文后期正式发表。
三、征文时间和程序
1.投稿时间:2021年6月9日至7月9日。
2.投稿方式:
(1)宁波大学校内学生,内网“研工评审”系统:“宁波大学网上办事大厅-研工评审-学术节论文投稿/学术节创新项目投稿”;
(2)宁波大学校外学生,发送到分会场指定邮箱,由学术节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收集后导入系统内。
3.报名者按照论文全文模板规范格式提交论文全文,格式不符合要求或逾期视作无效论文。
4.各分会场联系人、联系方式及宁波大学校外研究生投稿邮箱如下:
5.请及时关注“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graduate.dianjingsite.com/)”等相关网站及“宁波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上有关学术节的最新通知。
6.联系人
宁波研究生学术节组委会办公室:
余临倩:0574-87608029
叶舒蕾:18815277981/53390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