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应宁波海事法院邀请,电竞博彩国际法课程组陈海波老师、汤晓峰老师并邀请杜寅老师共同带领海商法课程本科生、研究生和环境法方向研究生近60人前往宁波海事法院,与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同现场旁听宁波海事法院首例“蓝碳+生态修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案,共同见证海洋环境资源司法保护适用“蓝碳”+生态修复方式,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等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次庭审活动。


此次庭审由宁波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前担任审判长,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文燕代表公益诉讼起诉人出庭履职,北京康达(宁波)律师事务所杨培尔、苏静两位律师公益代理三被告出庭应诉。庭审中,双方围绕蓝碳产品对于生态环境修复所起的作用、已收缴的违法所得能否抵扣生态修复补偿金等争议焦点展开了法庭辩论。案件当场调解结案。三被告自愿通过购买蓝碳产品以及支付增殖放流修复补偿金的方式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签订《碳汇认购书》,当场购买“蓝碳”,交付的款项注入宁波市首个“海洋生态公益诉讼生态产品账户”,完成了首例“蓝碳”交易在浙江的闭环运行。

此次旁听案件庭审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陈勋扬同学表示,“责任承担的内容是争议焦点之一。公诉人提出的合理主张,既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使我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法治带来的人文关怀。”
薛景芸同学表示,“旁听过程中,我既受到启发,又产生了新的思考。例如,通过购买蓝碳产品来补偿非法捕捞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是否符合“恢复原状”要求,颇值得辨明。”
夏翌洋同学表示,“此次参加旁听庭审活动,不仅使我加深了对司法实务与诉讼程序的理解,更使我收获了许多新知。”
王希烨同学表示,“从开庭前的准备、审判长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意见陈述,到最后宣布调解结果,让我体会到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细致性,还使我感受到司法的温情以及通过蓝碳交易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平衡的新思路。”
张珮渝同学表示,“这次现场学习让我领略了庭审的魅力、司法的力度与温情,也让我切实体会到公检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诉讼代理人的专业能力。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杜艺玲同学表示,“听完庭审,我不仅领略了审判长、公诉人、代理律师的风采,原有的疑问得以解开,还产生了新的思考。旁听真实庭审使我学到了很多,这些不同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加类似活动,丰富知识,拓宽眼界。”
周悦如同学表示,“此次现场学习,加深了我对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完整流程的体会,感受到庭审的严肃性和公益诉讼案件的特殊性,学到了独特的辩护思路,使我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关联性和保护公共利益的多元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把课程开到海事审判现场,可以使师生拓宽视野,见证法治发展,体会法治的力量和温度,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深度思考理论与实践新问题,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和提升专业技能,是一次海商法教学的重要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