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00法学
法学学科是宁波大学重点发展学科之一,2000年,学院获批民商法学硕士点;2006年,学院获批经济法学硕士点;2007年,学院获批法律硕士(JM)专业硕士点;2011年,学院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法学学科设有法学理论、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涉外法治11个二级学科方向。2012年,法学学科在“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下,与其他学科共建自主设置的“渔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方向博士生。法学学科招收法学(国际法)本科生、法学硕士生、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方向博士生等三个层次的国际学生。
法学学科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唯一的法学“一流学科(A类)”,拥有“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拥有浙江省首届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法学专业教学团队;拥有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拥有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东海研究院”(入选中国CTTI来源智库,中日韩黄东海战略联盟核心支撑平台之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研究基地”(均与其他学科共建),设有“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共建)。2021年,由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与宁波大学合作共建“宁波立法研究院”。
法学现有专任教师6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名,副教授2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其中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2人,获全国消费维权年度十大人物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才⼯程10人、浙江省“⼗⼤中⻘年优秀法学专家”1人,浙江省之江⻘年社科学者2人,浙江省中⻘年学科带头⼈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杰出教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
01法学理论
本方向结合国内外法理学发展趋势,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浙江建设需求,培养具有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的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法治人才。本方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1)法理学、法哲学与政治哲学;(2)数字法治理论、法社会学;(3)立法理论;(4)法制史。本方向现有教授2名,特聘副研究员1名,讲师4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获得数项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多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本方向负责人:谢小瑶,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大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领军人才和之江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立法学等;有关法律与道德关系、表达权、司法裁判研究领域在法理学界具有较大影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司法部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教学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项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本方向主要学术负责人有李学兰教授、金韬特聘副研究员、陈策博士、吴一裕博士、高颖博士、余地博士等。
02行政法学
本方向为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需要和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地方要求开展宪法学、行政法学以及地方法治建设研究,在人大监督制度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研究、基本权利保障研究、地方立法研究、监察制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研究特色。本方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1)宪法学;(2)行政法学;(3)人权法学;(4)监察法学。本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著作和发表C刊论文多篇。近五年在巜中国法学》发表论文1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摘3篇,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年奖的论著3篇/部。
本方向负责人:何跃军,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长期从事法治政府与地方社会治理,对基层政府社会稳定治理及其指标体系,法治社会构建及社会矛盾纠纷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专著4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评论》等发表论文1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摘2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青年奖、中国法学会征文一等奖2项、省社科联青年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等。承担法理学等中英文课程。主持省教改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2项。获省教学奖励3项,校教学荣誉8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家一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省法科征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宁波市十大法治人物荣誉。
本方向主要学术负责人有吴建依教授、石绍斌副教授、金晓伟副教授、张梁博士、朱蓉老师等。
03 刑法学
本方向以保护人权与惩治犯罪为价值取向,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推进“海洋强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国家战略为己任,结合浙江省与宁波市地方经济建设与法治保障的现实需要,开展中国刑法、海上刑法、经济刑法及刑事政策研究。刑法学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中国刑法;(2)海上刑法;(3)经济刑法。
本方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1名。近5年来,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6项、市局级1项,横向课题2项。近五年共获得课题经费111.8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90万元、横向课题经费21.8万元,发表一级以上论文9篇,资政建议获国家级领导批示2项,副省级领导批示4项,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大赛等竞赛多次荣获全国或浙江省奖励。
本方向负责人:张亚平,博士生导师,法国马赛三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政策学、中国刑法学。关于刑事执行制度研究在国内有广泛影响,提出以重返社会为目的,协调处理减刑、假释关系,重构我国自由刑变更执行制度;关于法定犯行刑违法性衔接及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的判断问题的研究对司法实务有重要指导作用。
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个人独著3部,合著、参编多部;在《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刑事法学》等转载;科研成果曾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1项成果曾获中央领导及省高院院长肯定性批示。
近五年,主要承担法学专业本科生《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刑事政策学》《刑法原理与实务》等课程教学。
本方向主要学术负责人有赵微教授、李娜教授、潘申明副教授、冯一文博士等。
04 民商法学
本方向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重点学科,是浙江省第一个民商法硕士点。在民商法基础理论、电子商务法、数据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4项;总经费达190多万元;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科研奖励20余项。本方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9名、讲师5名。
本方向负责人:刘满达,教授,中国社科院民商法专业联合博导,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商会调解委员会宁波分会委员、宁波市网商协会法律顾问、宁波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职。
本方向主要学术负责人有郑孟状教授、张炳生教授、孙建江副教授、蒋万来副教授、郭站红副教授、何松明副教授、王哲副教授、马俊彦副教授、金耀副教授、郭靖祎副教授、乔宜梦副教授等。
05 诉讼法学
本方向依托浙江省作为沿海大省的经济先发优势以及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地缘优势,将诉讼基础理论、诉讼实践和司法改革作为研究重点,学科发展分布均衡,各专业方向协同并进、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形成了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特色,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继续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创新的潜力。方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民事诉讼法;(2)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近5年来,本方向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各种科研奖励10余项。本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
本方向负责人:蒲一苇,博士生导师,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省高校“优秀教师”,兼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基础理论、民事诉讼法等,运用民法与诉讼法交叉等方法研究当事人、纠纷解决机制等制度改革和理论创新,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环球法律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3部,曾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承担债法总论、民事诉讼法等课程教学,主持省精品课程、省本科一流课程、省研究生优秀课程,曾获得省优秀教材奖 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多次在省“挑战杯”、省法科征文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
本方向学术负责人吴建依教授、夏雨副教授、潘申明副教授、李声高特聘副研究员、王伟博士、俞雄武博士等。
06 经济法学
本方向紧贴浙江、宁波以及其他发达地区先试先行的“国家示范区”“金融、保险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创新性改革实践,形成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法、金融法、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促进法等学科发展特色。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政府与地方合作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经济法学科为市级重点学科,经济法课程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一流课程。经济法国家公开视频课程在全国上线。4项教学案例被省研究生教育学会认定为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2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得省人民政府高等教学成果奖。本方向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市场监管法;(2)金融法;(3)市场主体法。本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
本方向负责人:郑曙光,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特支人才项目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省杰出教师、省高层次特支人才项目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最美教师、省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法与企业治理、企业改制与产权交易等问题,在民营企业法治、中小企业法治研究方面有较高学术影响。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1项重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项,出版专著(含教材)13部,发表论文80余篇。成果入选《中国软科学要报》《浙江省法学会专报》,立法建议稿获省级部门采纳,成果获省社科联成果奖二等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
承担公司法学、商法学等研究生课程。主持省教研项目3项,在《中国高教研究》等发表教研论文6篇。主持国家精品课程《经济法学》、国家公开视频课程《经济生活中的法律》,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经济法学》,国家双一流课程《经济法学》,《经济生活中的法律》入选《学习强国》网站,学习量达929万人次。教学成果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认定4项。
本方向学术负责人赵意奋教授、马俊彦副教授、郭靖祎副教授、封红梅博士、许恋天博士、汪海军老师、郑晗老师等。
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本方向于2017年开始招生(含留学生)。该方向结合环境法的最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设以下四个研究方向:(1)环境法学基本理论;(2)中国环境法;(3)国际环境法;(4)海洋环境保护法。本方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均具有法学博士学位。
近5年来,在《中国法学》和《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全文转载,多项咨政报告获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含重大招标课题2项)和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等若干项;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本方向负责人:蔡先凤,教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美国佛蒙特电竞博彩
(Vermont Law School)和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访问学者,浙江省法学会生态文明法治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波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核能利用政策与法律等。
本方向学术负责人为杜寅副教授、姜渊副教授、张文松博士等。
08国际公法
本方向依托宁波地缘优势和特点,国际公法建设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国际海洋法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迅速提升,已经达到省内领先、全国先进水平。本方向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含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纵向学术研究项目,各级政府的横向咨政项目,企业委托的法律服务类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总经费200余万元;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各类科研成果、教学奖项10余项。本方向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
本方向负责人:曲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主要研究国际公法基本原理、海洋法、极地法,有关领土争端解决及历史性权利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等各类项目40余项;出版著作3部,主编和参编教材7部;在《中国法学》《当代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0项;多份报告被国家部委采纳及省部级领导批示。承担国际法、海洋法等课程,指导学生获参加第十三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全英文)二等奖。
本方向学术负责人有蒋帅副教授,陈海波副教授,郝会娟副研究员等。
09国际私法
国际私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作为调整对象、以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为中心任务的国际私法这个法律部门。具体而言,涉及本国及外国的国际私法,国内和国际的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国际私法的制度及其实施的体制、机制。在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际私法学这个学位点方向对于国家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本方向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和各级政府的横向咨政项目等;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多部专著、教材;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多项。本方向负责人吕岩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国际私法学家,长期致力于国际私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国际私法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中国国际私法的理论境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方向的学术骨干均多年从事国际私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海外学术或者受教育经历,有的还具有本专业的博士学位。
本方向负责人:吕岩峰,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际私法学》副主编之一。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适当-和谐论:现代国际私法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谐世界建设与现代国际私法体系的构建”(教育部一般项目)等。代表性科研成果有:《吕岩峰论国际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论国际物权关系的适当法——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之理析”(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私法精神”(《人民法院报》2018年2月28日第5版)等。
本方向学术骨干有尹力副教授、谢晓彬副教授等。
10国际经济法学
本方向依托宁波舟山港全球第一大港、国际贸易和制造业居于全国领先等区位优势和特点,国际经济法学科建设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海商法、国际经贸争议解决制度等专业方面的研究水平迅速提升,已经达到省内领先、全国先进水平。本方向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含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纵向学术研究项目,各级政府的横向咨政项目,企业委托的法律服务类项目)近百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含重点项目3项),总经费300多万元;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教材数十部,获得各类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数十项。本方向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人,教师基本都有博士学位与海外学术经历,多数老师有丰富实务经验。
本方向负责人:蒋奋,教授,博导,法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公派悉尼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学科专家组成员,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法院挂职工作,目前兼任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长期从事国际贸易法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在《政法论坛》《浙江大学学报》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部分被中国社科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国家商务部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优秀论文奖、浙江省优秀法学研究成果奖、浙江省商务研究成果奖、宁波市教学成果奖、宁波大学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本方向学术负责人有蔡连增副教授,贺小松副教授,王婷婷博士等。
11涉外法治
本方向聚焦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围绕涉外法治与海洋治理领域开展研究。坚持国际法基础理论与国家战略需求研究相结合,重点关注国际经贸和海洋权益的法律问题,形成了国际商法与涉外海事法的学科特色。本方向依托教育部与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省重点专业智库东海战略研究院、共建省重点基地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等平台,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系统研究涉外商事、涉外海事、国际投资条约与商事仲裁等领域法律问题。团队成员主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下的国际投资法规则变革研究》《国有企业多边规则的中国方案研究》等国家社科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9项目,4份资政报告为外交部采纳,成果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出版著作5部,获省哲社成果二等奖1项,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已在《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本方向负责人:梁开银,博士生导师,浙东学者、宁波市领军人才,兼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国际投资法基础理论与外商投资法研究,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系统阐释国际投资条约本质、规则创新与实践策略,拓展国际投资法基础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3项,著作《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产生重要学术影响。承担国际经济法、国际投资法、公司法等课程,倡导法律思维中心论的教学观与法学课堂“五步教学法”,获省优秀教材奖1项。
本方向学术负责人为郝会娟特聘副研究员、郭站红副教授、汤晓峰博士、陈淋淋博士等。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tutors.eol.cn/web/index/indexb?service_id=36&type=1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yulei@dianjingsite.com
035100法律硕士
035101 法律(非法学)/ 035102 法律(法学)
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点(JM),包括035101法律(非法学)和035102法律(法学),200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具备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素养,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方法,能够面向立法、司法、监察、行政、律师、公证及经济管理、金融事务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专业人才。本专业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实务导师为学生授课,直接指导学生科研及实务操作。开设有法学学科课程,培养学生法学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开设实务教学课程,由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的实务导师为学生讲授实务工作经验,培养其实务工作能力。本学位点共享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浙江省唯一的法学“一流学科(A类)”;拥有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拥有浙江省首届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法学专业教学团队;建有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东海研究院、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研究基地、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校院两级校外实践基地20余个。
法学现有专任教师6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名,副教授2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其中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2人,获全国消费维权年度十大人物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才⼯程10人、浙江省“⼗⼤中⻘年优秀法学专家”1人,浙江省之江⻘年社科学者2人,浙江省中⻘年学科带头⼈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杰出教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
法律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何跃军,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长期从事法治政府与地方社会治理,对基层政府社会稳定治理及其指标体系,法治社会构建及社会矛盾纠纷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专著4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评论》等发表论文1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摘2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青年奖、中国法学会征文一等奖2项、省社科联青年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等。承担法理学等中英文课程。主持省教改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2项。获省教学奖励3项,校教学荣誉8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家一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省法科征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宁波市十大法治人物荣誉。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tutors.eol.cn/web/index/indexb?service_id=36&type=1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yulei@dianjingsite.com
120400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是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依托单位公共管理研究所(系),拥有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三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点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双一流”、省属重点高校建设的优势,聚揽精英,构筑平台。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6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占100%。教师队伍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建国70年纪念章获得者1名,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2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名;宁波市甬江人才工程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2人,宁波市政协委员1名。学位点拥有三个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多个社会实践基地,依托两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平台和陈剑平院士领衔的新乡村建设研究院。学位点充分发挥师资和平台优势,立足地方公共管理实践,接轨国际公共管理前沿,致力于培养既掌握先进公共管理学理论、又具有一定实务能力的公共管理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该学位点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学术队伍的研究能力突出。近5年来,本学科研究人员撰写118篇高级别学术论文,其中有19篇发表于《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教育研究》《land use polic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近十篇发表于国外SSCI、SCI一区来源期刊;三十多篇发表于国内一级核心以权威期刊。本学科研究人员注重地方服务,近年来有20多人次报告获得中央、省市级政府部门采纳或领导干部批示。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十多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三十多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现有3个学科方向:01行政管理;02土地资源管理;03教育政策与管理。
01行政管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地方政府治理、地方政府与海洋环境治理、基层政府与城乡社会治理、人事与人才政策。本方向方向立足宁波、浙江的地方政府治理经验、扎根基层开展理论研究,助力地方政府治理实践。本学科方向的研究优势:依托地方宁波市政府治理研究基地、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重点基地、人才战略与开发研究院、东海研究院等平台,上达高层智库、下接基层实践;具有和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合作的丰富经验,建立基于一手调研数据的案例库,在长时期跟踪的纵向案例研究、不同区域的横向案例比较研究基础上提炼本土化理论,并服务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本方向负责人:龚虹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地方政府治理。龚虹波教授是宁波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国家一流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负责人、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学科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库专家;宁波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宁波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兼职顾问;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同行评议专家。
02土地资源管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中央土地政策的落实及实践、城乡土地高质量开发利用、空间规划编制与用途管制、自然资源产权与登记创新。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着重研究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岸带城乡土地政策和实施等现实问题;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的经济社会机制和资源环境效应。本研究方向团队人员既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又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专注于研究沿海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管理和海岸带陆海统筹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的经验,将初步形成作为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智库的优势。
本方向负责人:赵振宇,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访问学者。现任宁波大学城乡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主任,宁波市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任浙江省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类)委员、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自然资源部政策咨询专家。
03教育政策与管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区域高教发展、公共教育政策、学校内部治理和教育绩效评价等。立足地方高校和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对接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区域教育变革需求,聚焦高校管理和教育决策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院校研究和公共教育政策研究,形成教育管理研究的校本和区域特色。本研究方向部分人员来自学校管理实务部门,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优势。
本方向负责人:徐军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教育博士,宁波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有丰富的高校管理与政策研究经验。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等多个课题项目;主持完成“宁波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研究”重大横向课题,主持编写了宁波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方案、宁波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宁波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等重要规划文本。在《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和《中国教育报》等核心刊物和权威媒体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多篇调研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教育主管部门采纳。
学位点注重与域外、境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合作,在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学位点还聘请了前美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现任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所所长Marc Holzer(马克•霍哲)、复旦大学竺乾威教授等9位国际公共管理著名学者,联手打造一流的公共管理英才平台。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tutors.eol.cn/web/index/indexb?service_id=36&type=1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yulei@dianjingsite.com
125200 公共管理硕士(MPA)
宁波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是200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宁波大学MPA教育中心于同年成立,旨在为政府、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公共机构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宁波大学MPA教育中心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聚揽精英,形成了一支师资结构合理,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MPA人才培养队伍。目前专职教师59位中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25人,中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有43人。
MPA学位点负责人兼教育中心主任:陈红霞,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被评为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宁波市理论人才“三十人工程”、宁波市“三农”智库专家。兼任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海洋规划与经济、海域海岛)技术专家、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农业农村政策、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研究。
宁大MPA学位点开设政府管理、公共事业与社会治理和党务管理三个方向,MPA教育中心根据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实行统一布局、统一招生、统一制定培养方案、统一毕业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其中,政府管理方向,旨在把MPA学员培养成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治理理念,具备扎实的政府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方向负责人为龚虹波教授;公共事业与社会治理方向,旨在把MPA学员培养成熟悉公共事业管理业务,掌握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技能的现代管理人才,方向负责人为叶笑云教授;党务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党务管理专家和能手,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实现党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负责人为李包庚教授。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tutors.eol.cn/web/index/indexb?service_id=36&type=1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联系人:范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243
邮编:315211
E-mail:fanxiaolu@dianjingsi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