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法律思考的内在方法和外向思路”主题讲座在腾讯会议以线上方式顺利举办。本期讲座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笑侠主讲,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教授、党委书记李学兰主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师生及实务部门人士近30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孙老师以法律人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引出对法律思考和法律判断二者关系的探讨。
首先,孙老师以待解决问题所处的场域为根据,将法律思考划分为内在思考与外在思考。前者的典型场域是在法庭之内,主体限定为法律职业人员,具有封闭性;后者的典型场域是在立法、行政以及企业决策等程序之内,主体不限于法律专业性的要求,具有开放性。
内在思考与外在思考的区别划分为四个方面:一、合规性的优先位阶不同;二、个案纠纷的解决方式不同,如权利本位思维与多向度思维;三、内在思考注重程序优先,外向思维则以结果为导向;四、以拉德布鲁克的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内在思考更注重维护安定性,外在思考则更强调合目的性。
接着,孙老师引用拉伦次的《法学方法论》,介绍了内在思考的具体方法,即法教义学。他生动地将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方法类比为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只在最关键的事实与规范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在当前学界对于法律方法排序尚无同一意见的情况下,孙老师提出要视具体案情,按照文义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的顺序依次适用。针对第二种现象的法律漏洞,孙老师举例“护路树断裂致人死亡案”、“祖父母隔代探望权案”,以此说明立法空白本不存在,而是由于个案的突显才产生了法律漏洞,导致事实无法与规范衔接,需要采取漏洞填补的法律工具。
随后,孙老师强调法律思维的外向思路的内涵在于从法律学科的外部去获取我们进行法律判断的资源,外部资源的具体种类包括:经验、社会事实、法律以外的其他知识。孙老师肯定了社科法学者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单一法教义学的局限性,强调法学与其他学科部门的融合,具有前瞻性与合时代性。
但孙老师亦对社科法学的部分观点进行了驳论。第一,反对社科法学者将法教义学武断地等同于旧学院派式的注释法学,而忽略现代法教义学已然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的方法论;第二,法教义学本身并不全然排斥社会科学,相反,在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的法律方法中都体现了法教义学的人文关怀色彩;第三,传统的注释法学以及一些“狭义”的社科法学者局限于人文社科领域探讨,而忽略了自然科学在当今社会对法学发挥的重要影响。随后孙老师强调以“科际法学”这一概念来界定法学与法外知识的关系更为恰切。
同时,孙老师根据已有研究,主张教义法学的内在思考和外向思考,两者有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存在。法教义学可以通过吸收外部因素,并借助内在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判断,在此他举例母子监护关系、“别克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案”,强调法律从业者个人的价值观以及跨学科能力也是法律思维重要的外部因素。
报告尾声,孙老师鼓励各位法学生既要将法学内在方法打磨成看家本领,更要将扩大外部视野作为未来参与人才竞争的重要砝码。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同学从智能科技背景下法律人的数字素养培养着眼,提出如何实现基于因果、指令的算法思维与基于三段论推理的法律思维的深度交融问题?也有提问到新业态发展下,法科生应如何调整和优化专业思维?同学们纷纷通过文字交流的形式,就如何优化法律专业思维、如何提升法外知识等问题向孙笑侠教授请教。孙教授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最后,电竞博彩李学兰老师对孙笑侠老师的报告进行总结并致以高度赞赏与倾情感谢。本次的讲座,使同学们对法教义学这一学科有所启发并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引发了对法理学乃至我国法学教育与实践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