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个人信息权的宪法(学)证成”主题线上讲座顺利举办。北京大学电竞博彩
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翔受邀担任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电竞博彩
教授蒋红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志鑫、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副教授徐伟受邀参会与谈。讲座由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教授、宁波立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谢小瑶担任主持人,电竞博彩
近两百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老师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引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条款破题,提出是否能成立基本权利位阶的个人信息权这一核心问题。基于民法学界有关个人信息的“权利”与“权益”之争的反思,张老师认为大家还应当注意到个人信息权具有防御国家不当侵害的公法价值,因此民法上的划分并不能排斥宪法上将个人信息上升为基本权利。此外,对于民法二分思维的超越也不意味着取消这种分类,当构建出宪法原理指导下的个人信息权后,民法上的权利与利益二分可以实现沟通公法和私法的新功能。至于如何构建个人信息权,张老师结合《宪法》中关于人格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秘密权等单项条款和互联网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个人信息权作为“基本权利束”的基本主张,即我国宪法学上可以构建出一项个人信息权,但此单项基本权利不归属于其他任何单项基本权利,某种意义上,它是各种基本权利整合而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所产生的学理概念。接着,基于对民法学界的个人信息支配权思维适用局限性的考量,张老师提出应当把个人信息权的规范目标从支配思维调整为人格的自由发展。最后,张老师从防御国家公权力、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国家对平台的介入和公法与私法机制的协同这四个角度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作出评述。张老师总结道,对于个人信息权的研究是一个领域性问题,超越了单纯的公私法,而涵盖于各个领域。正是由于此种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完成宪法视角下对个人信息权的建构。
接着,三位与谈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经验体会,与张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蒋老师从立法学、解释学的张力等角度,肯定并强调通过宪法学建构个人信息权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并结合本人对于个人信息方面的研究,提出“被建构出的个人信息权与其他基本权利之间的主次关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
刘老师结合个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基础,提出宪法中有关通信自由的条款属于严格的法律保留。他表示赞同张老师所提出的“基本权利束”的观点,并结合电子邮件的保护问题,指出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权必须回溯到宪法领域,同时也需注重各领域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徐老师从历史和私法角度分析了当下社会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并指出由于宪法和民法对于个人信息的规范目的不同,因此民法学界的二分论对于宪法的论证不会产生限制。对于个人信息的公法价值,他认为“公法上如何证成个人信息权”和“基础理论层面如何进行论证”这两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最后,张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有关知情同意模式的完善路径、大数据杀熟的有效规制、企业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正当性及个人信息的公布尺度、保护强度和救济方式等等问题作出解答。
至此,本次线上讲座顺利结束,同学们对于个人信息权宪法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个人信息权的公法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谢老师对张老师和三位与谈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指出“个人信息权”这一当下热点话题,不仅在生活中需要持续关注,在今后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中也值得继续钻研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