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6日晚,宁波立法研究院法学名家讲坛第13讲暨宁大法苑讲坛2022年第3讲《何时需要财产权利: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与演进》通过腾讯会议以线上方式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电竞博彩
副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胡凌老师主讲,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教授赵意奋老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电竞博彩
讲师袁波老师、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副教授徐伟老师、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讲师金耀老师参与与谈,近两百人参与聆听了该讲座。

讲座伊始,胡老师以数据要素的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切入点,为大家讲述了数据要素的三块具体内容和产权内容,并指出了数据资源的公共性与整合性的重要性。
接着,胡老师介绍了数据要素的五种特性:一是数据总体而言是主体行为副产品;二是数据需要流动;三是数据在架构空间中流动;四是数据要求集合性权益;五是数据价值产生于经济循环中。随后,胡老师讲解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历史形成与演进,并讲述了数据产权和数据要素市场形成的关系。胡老师指出传统民法学者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力度较弱,但对于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发展来说,反不正当竞争法关注架构财产权,恰恰发挥了弹性的财产法功能优势,满足了架构扩展的需求。他以一种新的视角从法律介入初始权利配置以及法律降低保护程度,置之不理的两种做法中分析了要素财产权、架构财产权如何回应数据要素流动性的问题。胡老师表示,二十多年来,真正得到发展的是架构财产权。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的形成和数据要素确权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要素财产权利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秩序形成的后果而非原因,要素财产权依赖于架构财产权,市场本身与要素确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最后,胡老师对数字经济中何时赋予财产权利作出了延伸思考。

胡老师的讲说结束后,三位与谈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经验体会对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拓展。袁波老师认为我们应从单一视角跳出,关注法律为什么要确权,确权的意义何在。从国内涉及数据的司法纠纷来看,国内市场不是关注数据要素本身,而是为了保持数据不被窃取,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美国的数据要素市场比较发达,数据要素有相应的市场和供给常态,值得国内加以学习。徐伟老师认为当下数据领域的主要需求有两个:一是确保数据的不断生产,二是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在数据确权方面,徐老师和胡老师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过去二十年来不是没有确权,而是通过传统的制度加以保护,只不过没有通过数据权属而已。如今数据在各个平台之间流动,发挥数据的价值是在平台之间而不是平台内部而言,要素的碎片化不利于价值的实现,对于那些完全不享有版权作品的数据,徐老师提出了从个人信息角度进行主张的观点。金耀老师非常赞同胡老师从市场经验的角度来说明数据确权的必要性,他反对用传统财产权来创建数据产权这样一种路径依赖似的确权。接着,金老师向胡老师请教了架构财产权在正式立法阶段,如何来指导或影响国家立法的问题。
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胡老师结合国家公共政策,从立法者的选择角度对徐老师提出的有关数据确权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应,并补充了平台与平台之间怎样借助外在力量去互联互通的问题。对于金老师的疑问,胡老师列举了广东数据市场化的例子,简要分析了政府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的思路,他认为平台交易需要依靠公共数据作为引子。
讲座最后,胡老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在“架构财产权”视角下正视数据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滥用及大型平台的市场垄断和商业模式问题、法律是否应当对数据进行一些善意的强制和数据确权的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行了耐心地解答,并对同学们今后的理论研究路径提出了建议。赵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发言并对本次主讲老师和所有参会人员表示了感谢。本次讲座,老师们就各自的学术观点沟通探讨,各抒己见,不仅是学科的碰撞,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