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晚,宁波立法研究院学术沙龙第七期:《“西方中心论”的是是非非》,通过腾讯会议室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本期沙龙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仲伟民、中国人民大学电竞博彩
教授尤陈俊和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研究员李哲罕主讲,电竞博彩-电竞博彩网站
教授谢小瑶参会与谈,《浙江社会科学》副主编陈亚飞主持,校内外近三百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沙龙研讨。
沙龙伊始,仲伟民老师首先对“西方中心论”进行了概念和历史脉络上的梳理,然后从种族决定论和文明等级论角度对“西方中心论”的本质进行了批判。接着,仲老师以现代化与全球化为抓手,提出了与一般的东方视角不同的独特见解,认为“西方中心论”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成分。仲老师指出对于“西方中心论”不能简单地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因为这样得到的都是一种不理性的、具有一定偏差的简单结论。仲老师认为我们应抛去那些主导我们行动和思维的固有意识形态、政治及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回归真实的历史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而不能盲目地批判“西方中心论”。最后仲老师基于历史提出警惕中国中心论陷阱的忠告,表达了来自历史学界知识分子的一份忧虑,不仅让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前途的一些新的思考。
而后尤陈俊老师从法学理论研究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法律东方主义”“法律全球化”以及“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并对如何做好对西方法学知识的继受和中国法律思想谱系的复兴之间的平衡提出了建议,给我们带来了延伸思考。同时尤老师指出“留学国别主义”是值得当今法学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问题。最后,尤老师作了两点总结:一方面要反对过于强调本国特色的做法;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结构的特点,去盲目照搬硬套外国的一些理论。
接着李哲罕老师运用“哈贝马斯”理论解释了“西方普世价值”中存在的悖论,通过结合各种史实和事例讨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会陷入一种“中国中心论”亦或是陷入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抗当中。李老师认为,人类正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实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我们应朝向一起学习、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思考我是一个中国人就应该怎么样做或不应该怎么样做。李老师作为横跨哲学和政治学的学者,将高深的学术理论与一些浅显的具体实例相结合,在中国思想和西方哲学之间形成对比,让我们加深了对“西方中心论”的理解。
谢小瑶老师对各位主讲老师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补充,并向仲老师提出了“西方中心论”中“中心”这一词义的具体指向和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事实判断,是否可以作进一步的解释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正当性和自主性的疑问;接着,谢老师向尤老师请教了如果强调叙事,叙事反思的标准如何定义以及当对反思标准提出某种质疑时,自我立场本身的来源问题将如何思考?而后谢老师提出,理解哲学到底在何种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结合当前大环境分析了关于李老师提到的“自我意识共存”在审视过程中缓慢前进的可能性。
在随后的交流问答环节,仲老师表示谢老师的疑问都是非常深刻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并从现代化的事实角度以及优胜劣汰的过程进行了回应。尤老师回应道,我们既要对自己的传统有非常深厚的准确理解,同时又要以开放的视角去了解其他文明和传统的发展,形成一个对照视角。李老师结通过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区分,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最后,主讲老师们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新天下体系”理论的合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语是否可以破除“西方中心论”的桎梏以及在西方中心论的大背景之下,是否有必要去构建所谓的一些新东方法系等问题进行了耐心地解答。
本期学术沙龙,各位老师从历史、政治、法学和哲学等角度出发对主题进行了一场多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展开了既热烈又理性的探讨。在该场学术盛宴中,既有观点的应和,也有观点的交锋,既有深刻的质疑,也有精彩的回应,带给听众精彩的学术启发和知识增量。